欢迎访问【精品信息提供平台】太少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际信息
政策解读
法律法规 经济信息
时事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 > 法治生活 >

南开大学以“三全育人”格局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时间: 2020-05-19 14:41 作者:互联网 来源:互联网 点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彰显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南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并努力在这一格局下努力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效途径。

  一、“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全方位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

  南开大学坚持开好思政课,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主渠道。2019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遴选优秀教师专题授课,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制定实施南开“思政课30条”,着力打造思政“金课”。

  校领导、专家学者走上讲台为全校学生讲授“中国发展”课、“形势与政策”课,以鲜活生动的主题课程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学校还开设“文化自信与党的文化资源概论”“毛泽东的领导方法”等思政类通识选修课,培育一大批课程思政典型,加强学科学院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引领功能,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二)社会实践与“师生四同”相贯穿,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开探索形成了师生“四同”(同学、同研、同行、同讲)的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在鲜活生动的实践中,强化了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认同和爱国报国的坚定信念。

  在2018年“知行南开”暑期社会实践中,5200余名学生和100余名教师组成500余支实践队深入基层,或宣讲新时代新思想,或以专业知识服务当地发展。2019年寒假,“小我融入大我 南开与祖国同行”主题社会实践蓬勃开展,2000多名师生以各种形式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部分师生还以亲历者身份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南开时的情形,与乡亲们畅谈了学习体会。

  南开大学“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旨在全面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助推南开实践育人在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再谱爱国奉献新篇章。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赓续百年爱国传统,倡导师生同行,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让实践真正成为师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互动平台。

  (三)校园文化与校史教育相融通,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开大学率先发起成立天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联盟,举办全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术论坛,组建爱国奋斗精神宣讲团,全方位、多角度地讲述南开爱国奋斗的光辉历史和动人故事,激励广大师生在新时代传承“爱国三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南开大学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百年南开校史中挖掘德育元素,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不懈探索。在八里台和津南校区陈设的“爱国奋斗 公能日新”百年校史主题展,成为校园“网红”打卡点位,全年参观近 4 万人次。“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纪念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展览,开展10天接待超5万人次参观。“周恩来与两弹一星”“纪念周总理视察母校60周年”“百年南开校园与文化的历史变迁”等专题展览,在广大师生和校友群体中凝聚爱国、报国、奉献的时代正能量。

  二、“入学”“在学”“毕业”全过程育人,塑造爱国主义认同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校训,意思就是要“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南开大学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公能”特色,南开大学将爱国主义和南开“公能”精神的教育贯穿始末,从学生收到入学通知书之日起,直至学生毕业离开校园。致力于通过持久、全面、深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为社会输送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一)入学教育:把握第一课,打上“公能”底色

  入学前,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起,新生就开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录取通知书,从样式设计到内容安排,处处融入南开元素、彰显南开精神;《致新生一封信》倡导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为新生开列书单,开展线上读书分享会;组织文化素养、科学精神、学校历史、时代发展等主题的线上学习;连续13年推动新生在报到前走上社会,开展义工服务、社会实践、岗位实习。

  报到后,由校长为新生上入学第一课,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专题教育;宣传“良师益友”获奖导师事迹,激发学习科研的动力和热情;开展入学鸣校钟、校史微课直播、校史宣讲等,组织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周恩来精神宣讲会;让新生感受南开力量,传承南开的爱国精神。

  (二)在学教育:“润物细无声”,培养“公能”精神

  南开大学牢牢抓住学生在校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公能”精神深深印刻在每个南开学子的心上。

  在战略规划层面,南开大学自2011年起全面实施“公能”素质教育,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制定实施《南开大学“十三五”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全面构建南开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启动《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打出本科教育改革“组合拳”;推出《南开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方案》,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周恩来是南开大学首期学生,老校长张伯苓曾多次说过:“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用“六个杰出楷模”,深刻阐述了周恩来同志崇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培育、践行、传承周恩来精神,是南开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导向。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带领新生参观周邓纪念馆,还会在周恩来总理的诞辰、逝世、入学等时间节点举行相应活动,“周恩来班”更成为南开大学授予本科生班集体的最高荣誉……号召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走近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研究周恩来,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恩来精神,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信条,以“恩来精神”为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努力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众多南开学子的普遍追求。

  (三)毕业教育:“小我融入大我”,实现“公能”理想

  在毕业生步入社会之际,南开大学用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教育照亮择业就业的路,点燃学生“小我融入大我”的爱国情怀,助其实现心中美好的“公能”理想。

(责任编辑:教育培训网)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太少门户信息网 网站地图 xml
工信部网站备案: 冀ICP备16016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