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精品信息提供平台】太少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际信息
政策解读
法律法规 经济信息
时事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 > 国际新闻 >

多年减负为何难见成效? 学校:我们是被逼的

时间: 2020-05-14 14:25 作者:互联网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本网讯 教育部22日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见本报8月23日12版)。该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引发家长热议,有家长提出,为什么总是看到政策,却一直没有效果?

  家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晚上十点半,教室里灯火通明,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教室已是琅琅书声。除去孩子们洗漱、吃早饭等时间,睡眠时间最多6个小时。”梁先生以自己家孩子为例说明现在中小学课业负担重。“如果学习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信心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合理确立,那么这样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无疑是负担过重。”

  对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表现形式,家长们认为,学习“超纲、超量、超时”和“资料多、考试多、竞赛多、补习多、作业多”。首先是学习时间的延长,主要是课外学习时间延长,这导致了学生课内主动学习时间减少,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其次是考试太多,周考、月考、联考和模拟考等频繁;作业太多,而且是超范围、重复性的。再其次是以提前学、超前学、大家都学一样的为特点的课外班。

  学校我们是被逼的

  “生存的压力迫使我们有时不得不给学生增负。生源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学校生存的命运,要有好生源,学校就需要有好的升学率。”廊坊某中学校长吕强(化名)表示,“在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学校自然处于一种博弈状态。”

  假设有甲、乙两所处于竞争状态下的学校,在不考虑其他办学措施情况下,如果他们都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最终结果是该考上多少就是多少,学生和教师都很轻松。如果甲校悄悄增负,乙校没有增负,那么甲校会大大提高升学率,声誉大增;而乙校升学率会相对下降,声誉大减。如果两者都增负,那么在升学结果方面估计不会有多少改变,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大大增加。可见,大家都不补课是最佳的,但对于校长来说,为了避免被别的学校超过,理性(也是最佳)的选择只能是补课。吕强承认,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对学校而言,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反复训练、增加负担、考试施压、相互竞争,获得大面积丰收。

  业内人士:评价体系是减负难落实的原因之一

  学业负担过重表面上是教师造成的,但实际上是学校升学考试制度、教育行政与学校评价制度以及家长非理性期待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产生的。

  评价体系是减负难落实的原因之一。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我们陷入了教师以升学率评价学生,校长用升学率评价教师,教育部门用升学率评价校长,政府部门用升学率评价教育部门,社会用升学率评价政府部门政绩的怪圈。”在教育系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之前,承载这个压力的最后对象就只能是学生。”此外,对于家庭而言,独生子女时代加剧了家长对子女成功的渴望和失败的担心,而升学(名校)又是公认的成功标志。在名校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现代家庭之间围绕升学产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起跑越来越早,赛跑的距离越来越长,孩子的负担自然越来越重。

那些年的“减负令”

  事实上,近年来,教育部已多次出台减负措施。

  ●1988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发布规定,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

  ●2000年,教育部再次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把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

  ●2004年,教育部再次提出新形势下的减负措施———“五坚持、五不准”,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严格执行。其中就包括了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等规定;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减负”作为教改的重要目标;

  ●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综合)

小学生减负方案征集近千条意见9月正式发布

  24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小学生减负十项规定》将在9月开学后正式修订完毕向社会公布。对于考试制度不改减负将成空谈的争论,王定华表示,小学生减负和中高考改革将是“一揽子工程”。

  王定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学生减负一直是个老话题,目前的暑期已近尾声,教育部特别选择在开学前推出十项规定征集社会意见,也希望能够加大推进力度。

  王定华透露,从征求意见开始,在24小时内,教育部已经收到了880多条正式反馈内容,还有数以千计的意见以留言等形式通过网络反馈。

  王定华说,目前网友确实对小学阶段是否留作业讨论较大,教育部希望广泛听取意见。他说,该规定征求意见至8月29日结束,教育部将在9月初正式修订下发。正式下发后,教育部将加大督导,他同时表示,各地要转变教育观念。

  对于很多网友认为“考试制度不改,学生减负难以达到效果”的观点,王定华说,这是一项综合改革,要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进而实现中高考改革。“这是一揽子工程,现在是第一步。”(京华时报)

减负不如提高老师留作业的艺术

  燕赵都市网记者李会嫔

  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石家庄不少教育界人士都有话想说。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的教导处主任王绍燕老师对此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减掉无效重复的作业

  王老师曾注意过这样一个研究,即人们对同一件事情的重复效果呈倒“U”型,这个“U”的最顶端重复次数是3次,如超过3次,效果会递减,所以对孩子的作业重复超3次以上的作业,建议减掉。但不能一刀切,如果作业全部减掉有点不大现实,毕竟学习需要一定量的练习。事实上,中山路小学一至三年级没有作业,三年级以上作业量每天不超过2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0分钟。

  校内减负校外莫增负

  小学生减负是一个老话题,之前社会也从未停止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其实在三年级之前小学生减负还是可能实现的,但三年级之后,孩子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即使政府主管部门有规定,学校严格不留作业,家长也会寻找一些社会培训机构,要学习数学语文英语,以备进入更好的中学。身边不少比较开明的家长,在小学三年级前还很淡定,一旦到四年级家长就慌了,开始寻找各种口碑不错的培训机构,或者慕名寻找一些老师额外上课。

(责任编辑:教育培训网)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太少门户信息网 网站地图 xml
工信部网站备案: 冀ICP备16016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