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发现,“发情证”“赌神证”“忽悠证”……五花八门的“恶搞证件”在石家庄部分中小学十分畅销,购买者多为低年级男生。幽默?还是低俗?这些证件对孩子身心健康有无影响?销售这些证件是否合法?记者就此采访了多方人士。
事件:儿子桌上的“发情证”
5月4日,刘女士收拾儿子房间时,在桌角发现一张黄色封皮的证书,翻开一瞧让她大吃一惊,9岁的儿子居然有张“发情证”。
刘女士称,证书封皮是一个大大的红唇,让她更气愤的是,证书上写有儿子姓名,称其发情期已到。“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接触这些东西!”刘女士非常气愤。
随后她拿着“证书”质问儿子。“他说这是在学校对面文具店买的恶搞证书,同学间送来送去闹着玩的。自己还送给同学一张‘少女杀手证’。当时我那个气,把卡片撕了,告诉他以后不准再买。”不过刘女士回头一想,孩子年幼不懂事,可能不清楚“发情”的意思,便没继续责怪他,但她觉得商贩明知“证书”低俗还卖,未免有些昧良心。
探访: “恶搞证书”内容低俗
昨日中午12时,记者来到范西路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店内摆有零食、玩具、文具等。记者询问是否有“证书”卖。“有,一块钱一袋,一袋三张。”老板边说边从柜台上拿出一张纸板,上面挂着五颜六色的“恶搞证书”,种类繁多,有“傻逼证”“色狼证”等。
记者买了两袋,翻开一张棕色的“超级猛女证”,巴掌大的证书左边印有姓名、性别、证书编号,右边则有“兹证明XX同志作战能力超强,不是一般的GG能够满足,特发此证,以正视听”的文字,以及“猛男协会”的公章。
此外“色狼证”的颁发单位为“中国网络色狼管理中心”;“死不要脸证”上写着“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老板告诉记者,几年前仿真“证书”较为流行,但因价格较高,内容枯燥,不受小孩喜爱。但“恶搞证书”内容来自网络,内容新颖搞笑,而且色彩鲜艳,小学生十分喜欢玩,一天能卖20多袋。随后记者对商品无厂名、厂址等信息提出质疑,老板急忙解释,“这又不是用来吃的,小孩就拿来玩,不会影响身体。”
学生:买来“证书”互相捉弄
记者在裕华西路小路采访数名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都见过“恶搞证书”,购买者主要集中在低年级男生,以“发证”和“出示证件”互相取乐。
记者拿着一包买来的“恶搞证书”在小学附近询问,“他就发了个‘坑爹证’!”一名四年级男孩边和身旁同学嬉闹边说。上星期他被同学“颁发”了“色狼证”,为“报仇”他买了“坑爹证”回赠给同学。他告诉记者,“恶搞证书”在学校里十分流行,写上同学名字悄悄放进对方书包内,看到同学生气却不知道谁干的,感觉十分有趣。
一名三年级女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名男生往她书包里塞“忽悠证”被她撞见,上面写着她的姓名、性别,还在照片处画了一个猪头。看到“证书”后她十分气愤,“他在颁证人上写了自己的名字,我把证书放讲台上了,后来老师发现把他说了一顿。” “老师不让玩,发现了会被没收。”另一名三年级女生告诉记者,由于有些男生会把“证书”偷偷贴到同学背上,惹得教室乱成一锅粥,因此老师不让同学买,但仍有同学偷买。
学校:禁止学生购买“证书”
“恶搞证书”流行校园,学校、老师对此如何态度?方北小学的刘英芬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学校搬迁之前,周围有不少卖这些影响物品的,不仅是“恶搞证书”,还有不良玩具、垃圾食品等,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学校一直在积极引导”,刘老师说,老师不仅在班级讲,上操时间还会不时向全体学生讲不良玩具的危害,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另外,老师会时常与家长沟通,以便家校共同监督。在学校“恶搞证书”一经发现,老师会把这些东西没收保管,并找机会交给孩子的家长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刘老师表示,由学生组成的学校大队委放学后也会在学校旁边巡岗、值周,一经发现,该学生的班级就会被扣分,“学生们都有班级荣誉感,为了不给班级抹黑,也都自觉了许多。”
工商:“三无产品”不准销售
“这种低俗的内容怎么能给孩子看。”看到记者手中的“恶搞证书”,范西路小学门前一名接孩子的家长表示不会给孩子买这些,但不能排除孩子偷买。
家长吴先生称,他儿子正在读三年级,自己平时不让孩子买“恶搞证书”,因为上面内容太过低俗,文字又涉及色情,孩子们未必懂“证书”上的内涵,但如果长期阅读这类文字,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坏的影响,他呼吁工商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店铺的监管。
对此石家庄市青园工商分局宫先生表示,“恶搞证书”没有厂名、厂址等信息,属于三无产品,一经发现将制止其继续销售。对于小学附近许多文具店贩卖“恶搞证书”,他表示将加强对辖区内文具店的检查。此外,宫先生称如果商品涉及假冒伪劣、商标侵权等便能确定违法,但很多儿童玩具是否低俗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他举例称一些印有黄色笑话的卡片就很难界定,对于这类产品,更需要家长和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专家:一味责怪不如沟通引导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家长担心“恶搞证书”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不允许孩子购买。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张伟旗则建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购买“恶搞证书”,不能一味责怪孩子,因为对于“证书”上的色情内容,孩子并不是真的了解。但家长也不能不作为,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接触低俗内容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教育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