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长于操盘互联网产品和整合管理大企业,但他同样缺乏操盘影视项目的能力和经验。俞永福在任期间,猫眼市场份额强于淘票票,优酷还在苦苦追赶行业龙头,业绩表现走下坡路的阿里大文娱没能等来和俞永福的幸福结局。
俞永福最终“折戟”阿里影业。
如今,为阿里打造余额宝的樊路远重新掌舵阿里影业,同时提出“内容+基础设施”的双轮战略,这基本是对前两次战略重心的优势互补与融合,这也是阿里影业要做大牌局的必然选择。
不过,阿里影业仍急需人才,尤其是影视领域的专业创作者,其在去年发布的“锦橙合制计划”也旨在聚拢年轻电影人,助力其打造优质项目。
同时,领导者时常轮换、好团队依然稀缺的更本质原因在于阿里影业欠下的课,必须要一门一门补齐。
如今,【北京网站制作:15611115563】,阿里影业每年都以联合出品方式参与到多部影片中,近年来广泛投资《我不是药神》和《战狼2》等爆款影片,还有《绿皮书》、《碟中谍6》等海外佳作。
广泛投资的另一面,是阿里影业主控项目的一地鸡毛。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口碑票房双扑街,2019年的《小猪佩奇过大年》也陷入同样的窘境。
“投资盛主控衰”,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阿里影业通过资本形式“广撒网”影视项目,随着电影内容不断拓展和精良化,阿里还能打造更多爆款。
但将投资思路转移到影视制作上,这条路将难上加难。
主控影视项目制作,这背后涉及的不止是资金问题,还牵涉到剧本打磨、剧组选定、演员配合以及后期制作等全链路问题,这意味着创作好电影就像跑一场马拉松。
以2015年的《寻龙诀》为例,其是由光线、万达和华谊三方联合出品,仅仅打磨剧本就耗时两年,并且对各环节明细分工,甚至细致到电影特效能不能做有毛的动物,以及剧组餐车的开销价钱。
最终,《寻龙诀》耗资2.5元,斩获超15亿元票房。
《寻龙诀》的成功证明影视行业绝对是门好生意,大制片厂之间通力合作,分工生产体系相对完整,经验积累足够成熟,钱景依旧光明。
这也意味着,阿里影业面对的是一门慢生意。
对阿里影业而言,其要深入影视制作到后期发行的各环节,不断建立成熟的影视分工与生产体系,慢慢炖好电影这锅菜。
要实现这种目标,阿里影业就得耐住性子。
不过,除了阿里影业自身站稳脚跟,扩大规模之外,在阿里生态之下,阿里影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何在,这道命题也是阿里大文娱需要作答的。
放长线能否钓大鱼
纵观阿里大文娱的牌面,阿里影业会是怎样的花色?
从2013年起,阿里开始在文娱维度发力,相继通过收购天天动听、优酷土豆、UC、阿里影业等动作,构建起自家的文娱帝国。
2017年,时任阿里大文娱掌门人的俞永福提出“3+X”战略,即以优酷、UC、淘票票和虾米音乐等垂直业务为用户触达的第一平台,并在外围丰富阿里体育、阿里影业、阿里游戏等内容生态建设。
那么,阿里影业能在阿里大文娱中起到什么作用?
作为阿里麾下重要的票务平台,淘票票与优酷、UC、虾米音乐等共同构成流量获取平台,它们是阿里文娱旗下极为重要的线上产品,自然要承担起流量入口的重任。
同时,以阿里影业、阿里体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生态也起到关键作用,【北京网站优化公司:15611115563】,它们通过音乐、影视剧、文学作品和体育赛事转播等形式,不断扩充产品内容规模,驱动产品的流量增长。
因此,阿里影业既为阿里文娱打造出流量入口,进而丰富了内容生态,并不断构建起阿里大文娱“内容-流量-内容”的生态循环。
更进一步,阿里大文娱也为阿里影业提供不少助力。
以IP生产链路来观察,阿里大文娱具备上游的IP孵化能力(阿里文学)、中游的内容生产与传播能力(阿里影业、优酷、UC等)、下游的周边开发能力(阿里游戏、阿里音乐)。
阿里大文娱业务结构,图片来源:财经
这条链路既适用于拍摄一部电影,更适用于音乐、小说等内容的全方位开发。
可见,阿里影业即能为阿里大文娱提供了流量入口与内容生态的支持,又因为身处大文娱体系之中,同时获得了IP孵化、周边开发等各业务单元的支持,不断强化着大文娱生态。
这,正是影业在阿里大文娱中的地位和角色。
如今,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都配备了自己的文娱部队,其中,泛娱乐基因深厚的腾讯新文创自然表现抢眼。
在腾讯麾下,其拥有腾讯视频、【qq:944254534】音乐、【qq:944254534】阅读、猫眼等多个流量入口,以及【qq:944254534】、微信这样重磅的流量生态扶持。
细分到影业维度,成立于2015年的腾讯影业也投资出不少佳作,包括深度参与的国产作品《影》,以及参投的海外佳作《神奇女侠》、《金刚:骷髅岛》等。
可见,腾讯文创通过阅文集团、腾讯影业、腾讯视频等各条业务线布局,勾勒出从IP孵化到内容制作传播再到周边开发的全链路图景。
这条路线的坚实基础在于,腾讯从社交起家,并在游戏和内容维度多有建树,深刻的文娱基因使鹅厂更强于操盘内容生态。
反观阿里文娱,“大而不强”成为逃不开的现实。
阿里大文娱多条业务线共同跑动,但却少见强势业务。比如阿里音乐,收购的天天动听因更名阿里星球而背受骂名,虾米音乐的市场份额也排在腾讯、网易之后。
比如优酷视频,在老将古永锵治下曾是业界第一,但如今却难敌腾讯和爱奇艺的竞争,自2016年公布付费会员数超过3000万后,至今再未公布这一数据。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现实如此之残酷,内容生意做不好和阿里缺乏文娱基因不无关系,同时对比腾讯,其所持的开放投资态度也和阿里有所不同。
但即使有重重险阻,阿里也要排除万难。
对阿里而言,电商和金融为它打下业务基础,但这二者的市场环境已足够成熟,除了拼多多在下沉市场重新撕开一道口子,很难再有产品实现爆发式的用户增长。
而文娱在阿里帝国中是具备成长性的业务,随着消费升级逐步深入,文娱内容消费正成为大势所趋,用户愿意为音乐、电影等优秀内容付费,这部分市场的消费潜力正逐步释放,且前景无穷。
更现实的原因在于,作为不断成长的市场,文娱内容也会是重要的流量发动机,好内容+好传播就会带来足够数量的用户,这也是阿里所急需弥补的流量短板。
可见,文娱这条河,阿里必须趟。
再进一步,阿里影业作为阿里大文娱的流量入口和生态助力,其重要程度无须赘述,即使亏损的窟窿越来越大、重金投入力度越来越高,阿里也会坚持跑完影业这场马拉松。
阿里影业已不能回头。
曾几何时,马云说要给阿里大文娱11年时间,这说明文娱是个慢生意,今天的重金投资和业务调整都需要时间来检验,但这样“吃力不讨好”的长线工程必须要实施。
不过,阿里影业还得思考,放出去的长线如何钓上大鱼?
(责任编辑:admin)